金融力量:金融业的“三驾马车”,从“板凳”说起
金融力量:金融业的“三驾马车”,从“板凳”说起
70年波澜壮阔,中国金融业发展始终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从第一套人民币“临危受命”,到中国资本市场融入全球金融体系,再到利率并轨、汇率市场化改革,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中国正从金融大国向着金融强国大步前行。
——小城不小说
顺着《金融力量:金融业的“三驾马车”,从“狼来了”说起》的脉络,今天谈谈我所认识的银行业。
“银行”一词源自意大利语“Banco”,和现在的英语“Bank”接近。这个词的意思就是英文的“Bench”,即“长板凳”。
近代银行产生于中世纪的意大利,那时没有飞机、也没有高速公路,交通都靠船运,威尼斯凭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当时的贸易中心。也正是各地贸易需要对来自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进行鉴别、估价、存管,同时放账,孕育了第一代的近代银行。
但银行家和“长板凳”有啥关系?那时在街市上各地的商人要找银行家非常好找,每个人带一个长板凳,就在长板凳上进行交易。一个大口袋装着所有的单据和契约,另一个大口袋装着各种各样的货币——“坐在长板凳上的人”就是最早的银行家。
有的人一船货遇到海难,货没了,欠了别人的钱到时间也兑现不了,大家找银行家;有的银行家经营不善,风险掌握得不好,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把他的长板凳给砸了。于是就出来一个英文字叫“Bankruptcy”,这就是破产的来源。这里包含了两个深层含义:
第一,早在11世纪,就已经出现直到今天我们都应“顶礼膜拜”的金融契约精神——借钱的人必须保证连本带息全额及时偿还,放账的人相信借钱者以后有能力、有意愿来承诺自己的债务,这是双方面的契约精神,也是市场上彼此信任的重要来源。
第二,这表明“有限责任”的概念雏形在那时已经出现,商业因此得以延续。当众羞辱你,把你的板凳砸了,从此在威尼斯和佛罗伦萨,你别再想进银行业。但是我们并没有把你给杀了,因为这是有限责任。
中国金融力量,背后是“三驾马车”在拉动,其中“带头大哥”就是银行。今天谈谈中国的银行业。
中国银行业总资产从2002年的23.70万亿增加到2018年的268.24万亿,年均增长16.38%;总负债从2002年的22.79万亿增加到2018年的246.55万亿,年均增长16.05%;净资产从2002年的0.91万亿增加到2018年的21.69万亿,年均增长21.29%(如图1所示)。
2018年,全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293.52万亿,其中银行业占比91.39%,保险业占比6.24%,证券业占比2.37%;这就是金融业结构(如图2所示)。
这就是中国银行业,金融业的“带头大哥”。玄慈方丈是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登场的虚拟人物,也就是“雁门关事件”的带头大哥。玄慈方丈在书中虽然出场次数很少,但在故事结构中扮演重要角色。
中国的银行业,有时候需要思考一下“带头大哥”意义何在?
金融效率(Financial Efficiency),是指金融部门的投入与产出,也就是金融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之间的关系。金融效率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指标,按照不同金融机构在经济中的作用,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宏观金融效率、微观金融效率和金融市场效率三种。
银行业效率,我更想说的是银行业与金融业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因为银行业总资产占比一直在90%以上,所以我们看到银行业与金融业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基本保持一致。
这就是中国银行业,银行的风吹草动直接影响整个金融业,银行业的每一个事件放到保险业、证券业都是“灰犀牛”。银行业是金融宏观金融效率、金融微观金融效率和金融市场效率的重要决定力量。
中国的银行业,有时候需要思考一下“银行力量”的责任所在。
银行杠杆率的计算方式为一级资本除以总资产,包括表内和表外资产。虽然杠杆率指标计算简单,但其有效性也依赖于其在金融体系中应用的广泛性。由于银行混业经营的趋势不断深入,金融机构拥有越来越多复杂的表外结构,更加复杂的衍生产品交易等使杠杆率的准确计算存在相当的困难。
本文延续前面的分析方法,使用杠杆倍数(总资产/净资产)和资本覆盖系数(净资产/总负债)进行近似分析。
通过图4可以看出,中国银行业的杠杆倍数(总资产/净资产)在逐年下降,从2002年的26.04倍下降到2018年的12.37倍;资本覆盖系数(净资产/总负债)在逐年上升,从2002年的3.99%上升到2018年的8.80%。
近年来,随着银行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单独依靠银行内源资本积累的银行资本补充已不足以支撑其发展需求。再加上2016年金融严监管以来,影子银行等表外资产回归表内,对银行资本补充带来了更大压力。
按照监管要求,2018年底系统性重要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充足率要分别达到8.5%、9.5%和11.5%,(非系统性重要银行分别下浮1%)。
这就是中国的银行业,随着经济的下行和资本市场的低迷,这对于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银保会接管包商银行,以及随后发生的锦州银行巨亏事件,显然我们不是在等待“下一家银行”。
中国的银行业,有时候需要思考一下“银行信誉”背后的金融市场信心。
既然谈到发展,一定要用参照物,我们不妨以GDP和M2供应量为参照物。
图5给出了中国银行业总资产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总体来看,银行业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特别是GDP增长率下降时,银行业总资产增长率却在上升,部分暴露了中国金融业发展“脱实向虚”问题。另外,也说明了经济下行时,国家所采取的一些货币政策基本都流向了金融业,比如2008年的“4万亿”。
图6给出了中国银行业总资产增长率与M2供应量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总体来看,银行业增长率与M2供应量增长率趋同。随着金融市场化程度的提高,金融市场业务已成为M2重要的派生渠道,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M2波动,影响到货币供应量目标的稳定性。
这就是中国银行业,我们要密切关注银行监管强化等可能导致信用创造过度萎缩,从而波及实体经济,需把握好银行监管的力度和节奏。全球范围看,主要经济体M2均呈大幅波动态势,与名义GDP之间的相关性较弱。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注定与反应实体经济的GDP脱钩,与M2相关性越来越大。
中国银行业,有时候需要思考一下“银行监管”的力度和节奏。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而且国内外的众多经济学论著中很早就开始探讨银行业的地位和作用,其中约瑟夫·熊比特在其金融理论中明确指出:“运营良好的银行,可以通过发现最有可能成功实施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企业,为其提供资金,激励其技术创新;银行具有信用创造的能力,正是这种创造能力,推动了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1978年之前的数十年,中国的银行业务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经营的,1979年恢复了中国农业银行、分设中国银行,1983年和1984年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成立。此后,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早期称合作银行)、政策性银行等相继成立,银行业务持续发展和壮大。1978年中国国家银行的全部资产1850亿元,2018年底达到268.24万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数达到4588家。
可见,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业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发达的金融业可以极大地提升经济的核心竞争能力,强有力地支持经济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提出到2020年全面实行小康,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50年建成现代化强国。银行业需要围绕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深化银行业内部改革,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服务,对信用良好的个人、企业实行纯信用贷款。同时,围绕国家发展目标,银行业也要调整发展规划,努力服务于实体经济。
另外,我国已经对国际社会宣布,决定取消对银行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内外资一视同仁;允许外国银行在我国境内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对商业银行新发起设立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和理财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不设上限,大幅度扩大外资银行业务范围。
银行业的成就是过去的,并不代表未来;面向未来,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狼来了”。
回首过去,那些新中国金融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历史性改革,注定成为新中国70年辉煌历史进程中不可忽视的注脚。放眼未来,改革仍将继续,中国金融力量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
注:本文数据来自于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和小编通过各家公司收集整理的数据。
数说保险文章
......更多请关注小城不小。